折橋鎮地下水資源豐富,不少村民家中都有泉眼,最有名的當屬九眼泉。
九眼泉位于折橋村邊,毗鄰折達公路,現為臨夏市會務中心前院。這些泉水都是由同一母泉演繹而生,如一母九子。九眼泉水自地下趵突而出,它們有九個詩意的名字,分別是:養生泉、珍珠泉、漱玉泉、映雪泉、甘露泉、鳴琴泉、若醴泉、浣花泉、明鏡泉。
據院內立于1998年的《九眼泉》方體碑記述:九眼泉為絲綢之路名泉,早在明嘉靖時就列為河州第一泉。明《河州志》曰:“一泉九眼,漱于鳴琴,水清冽,引流灌溉,居民賴之!
據專家檢測,九眼泉水中富含鈣、鋅、鐵等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,釀酒烹茶堪稱上品。
九眼泉周圍榆柳并茂,綠蔭婆娑,鳥語如簧,其中兩棵古樹,樹圍約8米、高40多米,6人手拉手才能環抱此樹。這兩棵樹系明朝嘉靖年間所植,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。相傳,兵部尚書王竑游憩九眼泉,親手植柳于泉邊,當地人稱這兩棵柳樹為“尚書柳”。
泉邊還立有太湖石,形狀奇特、紋路別致,是新生代第四紀冰川運動的產物,因其形狀如騰空而起的九條巨龍,人稱“神石”,或“飛來石”,也是為人們所熟知的“九龍石”,大自然如此神妙的神工鬼斧,讓見者無不贊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