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石窟藝術大多以佛教經典為依據,但佛國世界的創造是與現實社會生活發生密切關系的,佛國世界也是對現實世界的折射和反映。敦煌石窟壁畫中描繪了幾位豐富的古代社會生活場景,如禮俗信仰、衣食住行、婚喪嫁娶等民俗風情,仿佛一幅幅的古代生活畫卷,為我們展示了敦煌1000多年歷史中最真實、最世俗的一面。
吃與喝
今天西北地區日常飲食多以面食為主,其實在唐代,飲食習慣也差不多,比如面條的加工就非常流行,還有來自西域的“馕” -- 當時稱為“胡餅” ,也十分受行旅客商的歡迎。在敦煌壁畫中,可以看見很多唐代的流行食品,現在仍是西北地區民眾日常餐桌上的主食,如油餅、馓子、饅頭、面條等。
莫高窟236窟 東壁 齋僧食品 中唐
敦煌唐代壁畫中還保存了很多制作食品的場面。由于敦煌自古為西域民族的聚居地,在飲食習慣上保留著游牧民族的特色。莫高窟第61窟壁畫中出現的奶制品制作場景,就反映了敦煌地區飲食多元化的特點。
莫高窟61窟 北壁 奶制品制作圖 五代
玩與樂
樂舞是敦煌地區民眾最重要的娛樂活動之一,大凡宴會、嫁娶、聚飲都以樂舞助興。在莫高窟的壁畫中,有很多關于樂舞場景的生動描述,雖然這些場面表現的是佛國世界的歌舞升平,其實更應該看成人間樂舞的縮影。莫高窟第220窟中就有關于唐代流行的胡旋舞的描繪,舞者兩側還有近20人的樂隊伴奏。
莫高窟第220窟 北壁 樂舞圖 初唐
住與行
在莫高窟1650多年的歷史中,涉及我國古代建筑的壁畫就有百余幅。這些壁畫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建筑的多樣性,讓我們一窺古人建筑的陰陽宇宙觀和崇尚對稱、秩序和穩定的審美心理,如第296窟繪于南北朝時期的大型宮殿群、第321窟的唐代大雜院、第61窟的五代宋時期的寺廟等等。
莫高窟285窟 南壁 宮殿 西魏
敦煌扼絲路之咽喉,東來西往的商貿活動的重要載體就是各種交通工具。敦煌壁畫中出現的絲路商旅所用的交通工具可謂多種多樣,如馬車、牛車、羊車、鹿車、駝車等。
莫高窟302窟 騾馬與駝隊 北周
除了陸路工具,莫高窟壁畫也記錄了一些水運交通工具,再現了中國1600余年的舟船發展歷史。從早期較為簡潔的小舟到后期可以迎風破浪的大型船只,都可以在敦煌壁畫里找到它們的身影。
莫高窟238窟 龕內南壁 虎頭雙層樓帆船 中唐
更多關于敦煌壁畫中記載的古人畜牧狩獵、佛事祈福、孩童嬉戲、日常衛生、婚喪嫁娶等等日常生活場景